宁月伸手从边上将跑出来的野兔扯出来,然后用绳子捆好,扔进三丫的篓子里,一个洞里有三只野兔她就觉得差不多了,没想到又等了一会儿后,里面又跑出来一只灰色的半大兔子,大约三斤多重,宁月心中一喜,将抓出来扔进三丫的篓子里,而后继续在那里等,果然,里头又跑出来四只大小差不多的兔子。
“可惜了,要是这几只也是大兔子,就能卖好多钱了。”四丫见宁月收了篓子这才开口询问。
宁月:“怎么?不能养吗?”
三丫:“生产队上早就有规定,村民只能养一头猪两只鸡或两只鸭,养兔子会不会被割尾巴?咱村的李老四就因为家里养了四只鸭子就被拉出去斗了,还被树了典型呢!”
宁月一听顿时皱起了眉头,这个时代呀,真是不给老百姓留活路了,多养几只家畜都要被割尾巴被斗来斗去,任她有多少雄心壮志也完全施展不开呀。
“那就算了,不能因为几只兔子犯错误,但,兔子再小也是肉啊,拿回去让你们三婶炖了吃。”
三丫四丫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兔子肉啊,这东西也只有过年的时候生产队组织人一起上山打猎才能分到,吃上两口解解馋。
第七十九章七零福宝4
将兔子系好,姑侄三个一起下山在地边开始挖野菜,不一会儿两个篓子就装满了,村里的人这会儿都在地里,宁月就这么大大咧咧的将野兔背回了家。
下午的天儿又有些阴,宁月回来的时候, 李爱莲正在收晾在外面的衣裳,见她回来好奇的瞅了一眼,然后就看到了那些灰毛兔子。
“月月,这些野兔都是你抓的?”
宁月点头,“三嫂会不会扒兔子皮?会的话就把这几只小的收拾一下吧,晚上直接炖了吃。”
李爱莲忙摆手拒绝:“别别别, 还是等咱妈回来问过再说吧,万一她不同意, 发起火来可没人能受得住!”
宁月无奈, 只得拎着装兔子的篓子去了后院。
上午得的那只野鸡就在后院放着呢,免子放在后院也不用担心会被别人看到。
下午下工,张大梅因为惦记闺女,脚步飞快的回了家,结果一进院子就被四丫拉去了后院:“奶你快看,这是小姑带着我们抓的,可惜,现在不让养,要不然,咱们家就能一直有兔肉吃了。”
家里现在养了一头猪,两只母鸡,若是被人发现几只带嘴的,那说不定明天就会被人jb了。
张大梅看着篓子里的半大兔子也是一阵可惜,这几只兔子再养上两月最少能有七八斤重,那可都是肉啊!
“叫你三婶把这几只小的全杀了, 三只大的明儿让你小姑带去城里卖了。”
四丫乐呵呵的去喊三婶,然后连晚一步回来的三叔也来后院帮忙, 不一会儿五只半大兔子就被扒了出来。
这顿晚饭, 是过完年后最丰盛的一顿,蘑菇炖野鸡,土豆烧兔肉整整做了一大盆,还有一大盆凉拌野菜,配上一大锅二米饭,每个人都吃得心满意足,就连张大梅不停的夸宁月都得到了家人的赞同,杜国兴更是频频表示,“妈说的没错,小妹就是有福的!咱们这些人都跟着沾光呢!”
二嫂王春花的家里是极为的重男轻女,她嫁给杜国华后因为生了三个闺女一直觉得抬不起头来,她始终不理解自家婆婆为什么就那么疼爱小姑子,女孩子早晚都要嫁出去的,对她再好不还是别人家的?
当然这些她只是在心里想想,面上可不敢表现出来,谁让她没能生出个儿子来呢,她心虚呀~
可是晚上这顿饭让她多少理解了一点婆婆的想法, 小姑子确实不一般,竟然有野鸡自动送上门往树上撞, 挖个兔子洞还真就被她抓到了这么多的野兔,让她去找,她准连洞口都找不到,更别提抓兔子了!
因此她也跟着主动奉承了几句,毕竟肉是真香啊。
以至于,宁月这一顿饭吃的那叫一个不自在。
晚饭过后,一家人都坐在院子里闲聊,宁月便拿着木棍在地上写字,边写边教几个孩子识字。
“二丫,这是你的名字,杜晓晴,你跟着我写,写会了我再教你写别的。”
和村上其他人家的孩子不同,她家几个女孩儿的名字都怪好听的,大丫大名叫杜晓若,二丫杜晓晴,三丫就叫杜晓蕊,四丫杜晓娟,五丫杜晓敏。
不过在家里很少有人叫她们的大名,都是大丫二丫三丫四丫的叫。
杜国华小声和老三嘀咕,“小妹还真是不一样了,以往她可是烦几个侄子侄女烦的不行,今儿竟然还知道教他们写字了。”
杜国盛道:“看来小妹是真懂事了,要不然照她以前那副样子嫁了人还不得天天和婆家人吵架啊!”
他妈天天说小妹有福,以前她是真没看出来妹妹的福气在哪儿,只觉得亲妈是舍不得唯一的闺女下地干活,多宠一些他这个当哥的也不在意。
现在他倒是觉得懂事的小妹才是一家人的福气,只要小妹一直这么懂事,他是不介意多对她好一些的。
宁月不知道两个哥哥在说她,她已经把几个侄女儿的名字全写在地上,一笔一划的教她们认识字,大江小河都上过学,但还是凑了过去,看小姑教妹妹写字。
宁月教完字干脆就考了考两个侄子,发现两人基础是有一些的,大江今年才十四,按说应该上初中的,但他刚升上四年级学校就停课了,小河也才上过一年学。
至于家里的女孩子,除了大丫上到了四年级外,从二丫开始就没一个上过学的。
这倒不是杜家重男轻女不肯让女孩子上学,而是纯属没办法,四年前开始,红果生产队学校里的老师就一个个全出了事,老师都没了,孩子们还怎么上学?
那会儿二丫才六岁,那几个小的就更别提了,根本就没去学校。
直到年后,公社下来了文件,红果小学才重新开了起来,没办法,大家都被吓怕了,怕再出事,毕竟攒点家底不太容易,实在是折腾不起。
担任老师的就是那些城里的知青,但知青们虽说上过学,文化学的也就那样,教出来的孩子成绩差得很,平时成绩能考个八九十分的那真真是孩子天生脑瓜子聪明,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是不及格的。
宁月想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她就教教家里这几个吧,明年春天就把小的这几个全送去学校。
学了一个多小时,宁月才放孩子们回屋休息,毕竟明天还要下地干活呢。
第二天一大早,张大梅吩咐儿媳妇们做饭,自己则是匆匆忙忙的出了院子,不大的功夫就推着一辆自行车回来。
“月月,月月,妈给你借了自行车回来,等下去县城你就骑着车子去,还能早些回来。”
宁月从正屋出来,惊讶的看着眼前这辆九成新的自行车,“妈,您这是跟谁借的车子?”
张大梅得意的道:“还能是谁,当然是许知青了,放心,那小子大气的很,我一说他就借了。
对了,你去了县城记得去国营饭店给他捎上十个肉包子,喏,他给的粮票和钱在这儿,你收好。”
张大梅说着便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和一张一斤的粮票一把塞到宁月的手里。
(本章完)
第八十章七零福宝5
大江和小河起床后就在院子里噼柴,看着那辆自行车眼中都是满满的羡慕,杜国华则是被肉包子三个字吸引,脑子里都是肉包子的香味儿,好在昨晚刚吃了肉,肉包子的诱惑要相对小了一些。
张大梅把钱和票塞给闺女后叮嘱了一句:“骑车子小心点,路不好走。”
说完,老太太又悄悄的塞给宁月五毛钱,“想吃什么就自己买,可惜家里没有粮票,要不然我闺女也能买两个肉包子吃。”
家里没有工人,也没有可以拿去交换的东西,自然是没有那些票的。
别以为她没看见,闺女这两天的饭量明显见少,肯定是不喜欢吃那啦嗓子的两掺面窝窝头,别说闺女,她也不爱吃,可惜家里吃不起白米饭纯白面儿,只能偷着让闺女改善改善了。
宁月本不想要那五毛钱,可是杜老太给完钱就将迈着小细腿回屋了,没办法,宁月只能将钱收下,吃过早饭后,将装松茸的袋子往车筐里一放,三只野兔也装进袋子里挂在车把上。
将东西放好,宁月骑上车子就朝县城而去。
红果生产队离县城大约三十多里地,走路走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到,骑自行车就不一样了,有009指路,顶多四十分钟就跑到了城里。
她先是到了收购站,可惜这么好的松茸他们只肯按蘑孤的价格收购,每斤才两毛钱,倒是野兔的价格,一斤三毛,三只野兔足有二十九斤,卖了8块7毛钱,算是不少了。
从收购站出来,宁月又去了县里最大的药店。
松茸有很多药用价值,能预防癌症还能抗衰老,身体虚弱的人尤其适合食用。
药店里,一名小伙计正在打磕睡,听到脚步声一下子便清醒了过来,“同志,你要买什么药?”
宁月看了这名十六七岁的小伙计一眼,“你们这里收松茸吗?多少钱一斤?”
小伙计愣了一下,很明显是没想到宁月是来卖东西的,还是很少见的松茸,“你等一下,我去喊我爹。”
小伙计一家就住在药店后面,他撩开厚重的门帘就朝后面喊,“爹,你来一下,有人来卖松茸。”
院里有人回应:“来了来了,就来了。”
一名中年男人随后走了进来,他打量了一眼宁月,也看到了她拎在手里的布袋子,眼睛就是一亮,“是这位同志要卖松茸吗?我要先看下品质才能定价。”
宁月上前一步,将布袋子放在柜台上,解开袋口将松茸露了出来。
“这是今天上午刚从山上摘的,不知道你们店里能出什么价?”
中年男人将松茸小心的翻了翻,随后给出了一个自认为不低的价格:“每斤六毛钱,这已经是我能给的最高价格了,不信你去别处问问,他们顶多能给三毛,收购站更便宜,两毛他们都不愿意收。而且这里面的小的还得挑出来,价格另算,每斤只能给你两毛。”
宁月一听,立刻将袋口一系,一共才七八斤的松茸,就算都按六毛钱一斤的卖也才能卖了四、五块钱,里面还有一二斤小的,连四块钱都卖不上,都不够她麻烦的!
她还得再去找找销路!
中年男人见她这是不肯卖了,并不着急,反而还不紧不慢的说道:“你尽管去别处打听,打听完了再回来我们还收的,放心,我不会压你的价,说了六毛一斤收就是六毛一斤收。”
宁月头也不回的拎着袋子离开,这次,她将目标对准了县医院的那些病号们。
县医院是县城里唯一的一家大医院,那些住妇产科的都是家里有条件的,普通老百姓是没人来医院生孩子的,所以,宁月到了医院后,拎着袋子就直奔妇产科。
当然了,她并没有贸然的就上前推销她手里的这些松茸,而是在病房外转了好一会儿,最后终于将目标放在了独自住在208病房的年轻产妇身上。
208号病房中有两张病床,那位产妇却能一个人独住,说明她或是她家里在医院有熟人,而且,听病房里的人聊天,知道她在县文工团工作,身边陪床的是她的娘家人,亲妈还有亲姐,再加上,这位产妇长得极其漂亮,即使是到了预产期身材也依然保持的很好,这样的人绝不会吝啬于花上几块钱买些对产妇有益的东西补养身体。
于是等那位漂亮的产妇再次出来熘达时,宁月就主动凑了上去。
县医院的楼道里墙壁斑驳,好多地方都掉了漆,宁月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站在楼道里,感觉土得掉渣,产妇与宁月的视线一对上,就不自觉的立刻转开了。
“同志,我这儿有刚摘的野生松茸,最适合孕妇吃了,产后吃还能促进产后恢复,增加免疫力,预防产后贫血,同时美容养颜,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这东西贵是贵,但并不需要多吃,一周做上两三次,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东西本来是给内科那边的一位大人物送的,不过,我昨儿运气好摘的有些多了,这才想着将多余的一起卖了,同志你若是没兴趣的话,我就去问问别人。”
周清文看着眼前这个明显是乡下来的姑娘心里满是惊讶,乡下来的人还知道什么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呢?
不过,这松茸要真有她说的那么好,她是不介意买上一些的。
“那你跟我进来吧,我要看看东西。”
宁月脸上不由带上了笑,一手拎着袋子,一手虚扶着周清文朝病房里走。
周清文的母亲和大姐看着她又回来了诧异道:“你怎么又回来了,不是说多走走生产的时候好顺当吗?”
周清文朝母亲一招手:“妈,你来看看,这姑娘手里的东西叫松茸,那玩意挺补的,好的话,咱就买下吧。”
周清文的母亲是个一看就特别有气质的人,头发烫的卷,两边挽到耳后,身上的衣服一点补丁都不带,家庭条件一看就很好。
她走到宁月身边,伸手接过她手里的布袋子,在看过里面一个个又大又厚实的松茸后,提议道“我去问问你裘阿姨,她是中医,这东西要真有小姑娘说的那么好的话,咱们再买下来也不迟。”
第八十一章七零福宝6
周清文对母亲的提议自是没意见的,宁月也不介意她去问,有人识货最好,不然她还怕要不上价呢。
裘大夫的办公室里,周清文母亲将松茸往她的眼前一递,“快,帮我看看,这东西是不是特有营养,产妇吃还能减肥养颜补充营养什么的。”
裘大夫只看了一眼便肯定的道:“这是松茸啊~你打哪儿弄来的?”
“有个小姑娘跑到我们的病房来问清文要不要买,清文听着那些功效有些动心,又怕上当,我就说找你问问。”
裘大夫道:“买下来吧,只要她要的价格不太过分,就全买下来,等下匀我一半儿。”
周母不解,裘大夫解释道:“你还记得我在日本留过学吧?这玩意在日本贵的你想象不到,从五零年开始他们就在韩国进口松茸,光运费每斤都要十几块钱。”
“这么说,那姑娘没骗人?”
“她啊,对这东西也是一知半解,松茸的营养价值可不止这么一点儿。”
很快,周清文的母亲拿着一朵松茸去而复返,她也没拐弯,直接问起了价钱,“小姑娘,这松茸你打算怎么卖?”
宁月是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能卖多少钱,她来找周清文推销也是因为看她家条件不错,出得起价儿,想到那药房的老板给到每斤六毛钱,她就比划了个八的手势,“我卖给内科那位老先生就是这个价,我没乱要的。”
一等品的肉才不到八毛一斤,这个价她真是壮着胆子要的。
友情提示:本书最新章节内容未完,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面链接下载app。小说更全更新更快。百万小说免费阅读。网上找不到的小说这里都有哦!